(相片來源:和黃)
除了政改爭議和「雨傘運動」的續聞之外,最近最熱門的新聞莫如李嘉誠把業務遷冊到開曼群島。外界一般解讀為李嘉誠與北京高層的關係惡化,甚至與江澤民勢力下降有關。不過,外界至今無法找到具體證據,只是根據近期一些蛛絲馬跡猜度而已(例如江澤民提拔的人紛紛出事,而江澤民之子江綿恆又從上海科學院「被退休」等)。
據筆者觀察,除了個人關係的問題外,李嘉誠遷冊跟近年香港營商環境和廉潔制度受損頗有關係。事實上,其他大財團也有相似的擔憂。所以,北京應該多加關注,避免香港經濟以至商界對香港的信心受到影響。
長期以來,中外商界都滿意香港的營商環境,包括公平的競爭機制、廉潔的監督制度、透明的資訊、完善的法律等。不過,近年來情況有變,令商界擔憂起來。例如,涉及中資機構,以及與中資機構合作的業務陸續傳出醜聞。據內地傳媒報道,中國去年非法流走的資金(包括國有企業資產和私營企業的「黑錢」)中,大約百分之八十是通過香港流失的;在中國大陸逃到外國的各級官員中,大約百分之六十是經香港跑掉的。
更嚴重的問題是,當這些事件露出馬腳後,有關方面即利用各種方法(例如「回內地述職」),把涉案人員調回大陸「雙規」(規定時間和規定地點交代案情),然後在內地審判。這樣就可以避免案件在香港審訊,洩露更多中資機構和敏感人物的秘密了。
其中,最典型的是前中銀香港總裁劉金寶案。案發前,劉金寶忽然「回內地述職」,但返回內地後馬上被關起來,後來更被押到吉林受審,最後被判死刑,緩刑兩年。案情透露,他的罪行多在香港觸犯;從其刑罰更可見,他的罪行不輕。但是,在港犯罪卻不是在港審訊,一切都要淡化。事後更有消息說,在他返回大陸之前,有關方面已聽聞廉政公署可能對他有所行動的消息。
另一宗在香港發生的案件與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有關。蘇榮曾位列國家領導人,屬於副國級,現在已被繩之於法,等待審判。內地傳媒透露,他的妻子于麗芬通過南昌市政府一名副秘書長夫人牽線,「代夫出征」,來到香港收取一名韓姓福建籍商人的賄款,數額高達八位數。
上述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很多案件根本沒有洩露出來。不過,中國官方不可能對此一無所知。為了打擊這類「籠裡雞作反」的事情,北京加緊了對香港中資機構和來港人員的監管。例如,曾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現任澳門中聯辦主任的李剛,在香港工作時就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最新的消息說,王岐山擔任中紀委書記後,在中紀委內設立二十四個主要機構,大力強化中紀委反貪污和腐敗的功能。其中,第八紀律檢查監察室的職能就是分管廣東、廣西、海南、湖南四省,同時在香港和澳門中聯辦派駐人員。可見,北京對與日俱增、涉及香港與內地的貪污案件已加強關注。
眾所周知,賄賂和貪污腐敗是不能見光的,港商可以拒絕。但是,有些事情卻是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無法推卻的。據市場人士稱,經常有內地「官二代」和「富二代」恃著父輩之威,要求與香港大財團「合作」做生意,實際上就是借勢撈錢,有時候甚至乘機「洗黑錢」。他們把內地那一套商業文化和商業操作模式帶到香港,只講權勢、利害和手段;香港財團為了發展內地業務,也順應了對方的要求,間接破壞了香港的營商環境。
上述情況已形成一個趨勢,令大財團也感到憂慮。倘不正視,也許離港而去的財團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