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區議會選舉將出現新面孔,其中今年初才由一眾「傘兵」組成的青年新政決意參選。召集人梁頌將挑戰民建聯的葉國謙。(圖片取自青年新政Facebook)
去年的雨傘運動把芸芸學子推上了政治的大舞台,政治圈亦逐漸被年青一代的聲音覆蓋。顯然而見,年青人的政治意識正逐漸抬頭,打著本土旗號並由年青人組成的團體近年也如雨後春荀般地湧現。他們當中一個比較新穎的團體——青年新政正積極籌備參選今年的區議會選舉。
選戰
青年新政早於今年初成立,會員人數達150多位,大部分都是相識於雨傘運動。召集人梁頌恆表示他們旨在成爲泛民、建制外的「第三股勢力」。
距離選舉期只有五個月,在時間點上,青年新政面臨不少壓力。有別於立法會選舉,區議會選舉較少論及政治立場,反而著眼於候選人在該區的工作表現。能否為居民謀取福利或「成功爭取」若干社區建設往往成爲競選的重點。梁坦言青年新政起步較慢,未能以地區工作取勝,但他有信心其本土路綫的策略能有所作爲。政改的爭議、水貨客及大陸遊客在一些地區造成當地居民的不便等,都令當下的政治氛圍出現變化。選民很可能摒棄對區選的一貫想法,轉而投票給符合他們政治理念的候選人。
「其實本土意識只不過是從香港人的角度看待事情。」梁解釋本土意識其實不是那麽「離地」或過於理想化的一個概念。在梁打算出選的中西區區議會觀龍選區,現任的區議員為民建聯的葉國謙。早前,青年新政在該區進行了一項民調,發現高達八成居民反對來回觀龍及皇崗口岸的巴士在該區營運。其中反對的理由並不完全是抗拒大陸遊客,部分原因是該區的交通配套未能作出配合,以致旅遊巴常常造成路面擠塞。梁借此事件解釋本土意識其實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亦借機批評一些建制議員很多時都沒有在區内做足咨詢。
「我們希望改變區議會的生態…做議員的應該和居民多溝通。」他指現屆區議會大體上被建制派控制,而泛民卻無能爲力與之抗衡。透過參政,青年新政希望能夠告訴大眾,「如果你想要改變什麽,就自己去爭取。」梁認爲區議會的重要性只會與日俱增,所以議席不能被建制派壟斷。他特別提到區議會近年在政策咨詢一環上擔當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亦獲得了更多的撥款,如特首梁振英倡導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該計劃為每區提供一億元的資助以推行社區重點項目但部分區議會在利用該款項上備受詬病。觀塘區議會早前決定斥資五千萬於觀塘海濱長廊建造音樂噴泉,該事件引起不少人不滿,認爲該五千萬元應用在改善民生的項目上。
有別於其他本土團體
梁重申青年新政並不是一個壓力團體,專門與政府作對。他們希望能提出一些具體的政策,令市民可以多作參考。「我們希望大眾市民可以透過了解我們倡議的政策,想象他們的生活如何能在青年新政的執政下獲得改善。」
爲此,梁透露青年新政正積極籌組一個智庫以進行深入的政策分析。長遠來説,他期望青年新政有天能贏取立法會議席。除了希望把更多來自地區的聲音帶入議會,他亦希望在議會内能組成影子内閣。
青年新政計劃成爲政黨的願景及其參政的決心,令該團體在本土圈子中鶴立雞群。「選民不一定要投票給我們,但如果他們肯聆聽我們的訴求和政見,我已經當我們嬴了選舉。」梁期望透過今次的參選,喚起更多人關心政治,從而參與解決香港現有的社會問題。
由下而上的領導
資金上,青年新政本著自願性質,從150多位創辦成員手上籌了近十一萬元。梁說,「跟雨傘運動一樣,成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可以了。」
青年新政亦正在草擬會章,研究如何吸納更多有興趣加入的人士。現有的成員都是經推薦形式而加入。梁坦言在接納新會員上潛在風險,尤其是他們實行由下而上的權力架構,所以更易被滲透。他解釋青年新政内人人平等,就算自己貴為召集人也沒有任何特權。每個會員都可以隨時提出任何事項或議案並在大會供全體會員討論。該事項或議案只需要投票率達四成,同時支持票數多於反對票數便能正式通過。
If not now, then when?
梁今年28嵗,在一所顧問公司任職數碼營銷經理。從未觸及政治的他,因爲一場雨傘運動遇到一眾志同道合的年青人而選擇投入政治的亂流中。在長達79天的佔領行動期間,他在四個佔領區擔任義工,「自己能力所及便主動幫忙。」
梁深深明白到政治仕途將崎嶇難行,但認爲現在是香港的關鍵時刻,不能再坐以待斃。他引用戈爾巴喬夫的名言並說,「If not now, then when? 我相信這次將會是香港和我們這一代最後為民主而戰的機會,所以我必須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