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記者Benny Kwok翻譯。原文《SMILE: Horace Chin, the philosopher-king of localism》由記者Benny Kwok所寫,已於4月22日刊登。(相片來源:陳雲 )
陳雲(真名「陳雲根」)的政治思想被認為激進,加上吸引了很多支持者,故此被視作危險人物。陳雲將以「熱普城」選舉聯盟一份子的名義,在9月參選立法會。欲參考陳雲的背景,請按這裡。
1.為什麼你會把Facebook的帖文,輯錄成這本爭議之書?
陳雲:我在2009年起開始用Facebook。起初,我只是與網友分享我在《明報》和《信報》所寫的文學評論和散文。很多網友和Facebook朋友喜歡我的文章, 讀者群自此便形成。
我的Facebook變成政論主導,源於《環珠江口宜居灣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的政策建議書先後公布。這兩項政策意咪中港的邊境將被消滅,因此我開始在Facebook發表對有關政策的意見。在2011年11月首次出版的《香港城邦論》,就是收錄了我在Facebook的帖文,以及與網友討論香港政治形勢的對話內容。
2011年起,雙非孕婦問題、D&G禁止港人拍照和孔慶東辱駡「香港人是狗」等等爭議,令香港高登論壇(全港最受歡迎網上討論區)的網友非常憤怒。他們借用了我的Facebook帖文想法,設計「蝗蟲廣告」來譴責大陸人的行為。人們隨之熱烈討論城邦、自治和主權等概念,而部份人不同意我在書中的想法。《香港城邦論》和我本人因此為人所認識。
2.很多人(特別是泛民主派人物和支持者)認為你裝傻扮懵,令你自己可大條道理可以在Facebook上用激進的詞彙。你同意嗎?
陳雲:我並不痴線,駡我的人才痴線。我只是主張「中港區隔」,不是香港獨立。
3.除了Facebook,你還有用其他社交媒體嗎?為什麼?
陳雲:沒有。我需要集中傳播我的政治主張並創造理論,而Facebook配備互動功能,符合我要求,因此我只用Facebook。另一重要原因,是Facebook便利高質素的政治討論及論述傳播,這一點Twitter 做不到。
至於微信和微博,我當然不會用。
4. 每日會花多少時間管理Facebook帳戶?有沒有人協助你?
陳雲:我每日花2小時回答Facebook朋友的查詢、閱讀網友分享的帖文及新聞,並撰寫自己的帖文。
我的Facebook帳戶主要由我自己管理,有時候會交給我助手打理。不過,我不會透露有多少名Facebook帳戶助手,這是「政治機密」。
5.你如何評論新世代社會運動與社交媒體崛起的關係?
陳雲:社運越來越由社交網絡主導,兩大原因是警察濫權和傳媒染紅,人們便靠社交媒體交流思想。再者,警察打壓言論自由,令人們紛紛改用Telegram、Firechat和其他秘密流動通訊應用程式討論各種論述及行動計劃。
社交媒體的好處,是有助人們形成群體在特定議題發表意見,以及組織跟進行動。壞處方面,當然就是沒有避開五毛黨。
6.你認為香港最終會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2047問題最終會否解決?
陳雲:無論(中國)共產黨喜歡與否,香港終有一日會獨立。香港民族黨首個記者招待會不尋常地獲傳媒注視,連港台這個官方傳媒都報道。我只會說,共產黨下令香港傳媒把民族黨發言人抬高……目的是暗中宣揚港獨。(訪問期間,陳雲拒絕回應為何北京會有此想法。)
2047問題方面,當本土派候選人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勝算後,他們便會在立法會上提交醫案,屆時不會有人敢反對。
7.人人都知道,由於你的激進政治立場,你的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合約不獲延續,長達七年的學者生涯於8月中結束。你有什麼感覺?
陳雲:我只會說校長(鄭國漢)「愚蠢」,而他是按梁振英的命令辭退我。我現在可無拘無束,全心全意投入政治。
8.你的筆名「陳雲」,與毛澤東和鄧小平時代的中共保守派元老陳雲同名同姓,你是刻意嗎?
陳雲:對。
(按:陳雲生於香港,其著作《童年往事──香港山村舊俗》提過,父親是南洋華僑家庭之子,由南洋回中國大陸「報國」時,曾在青海省西寧擔任幹部,直至1957年反右運動後便下鄉。書中又稱,陳雲的父親期後移民香港,定居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