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怪醫」梁家騮宣布不會競逐連任後,這個空缺變成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陳沛然和精神科醫生黃以謙之爭。這場獲稱為「淺黃」(即溫和泛民)對「淺藍」(溫和建制)的對決,業界對「淺黃」的陳沛然看高一線,但在醫學界影響力巨大、再度出任香港醫學會會長的蔡堅強調,陳黃二人均難以代表他。
蔡堅:兩個都代表唔到我
蔡堅未有評論陳沛然和黃以謙的表現,但卻斬釘截鐵地表票兩名候選人均不能代表他。蔡堅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即係一個係建制派(指黃以謙),一個係曾經提出過『4+2-2』(指陳沛然),即係唔係同醫學會一致嘅意見,所以兩個都代表唔到。」蔡堅同時稱,雖然陳沛然在多次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淺黃」的立場,但他曾在醫管局擔任公職,很難令人信服陳沛然非親政府。
蔡堅是香港醫學界主要政治代表,作風敢言,以往三度出任醫學會會長,能左右醫生選民在立法會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的投票意向。他今年7月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第四度出任會長,他對二人的評論反映選情亦未明朗。
史泰祖:冇人會標籤自己係藍定黃
蔡堅的前任、新民黨前副主席史泰祖則稱,雖然陳黃二人自稱立場不同,但其中一方當選後總要向中間靠攏。史泰祖引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作例子:「我唔相信佢地兩個都係會係好極端嘅黃,偏向一邊好黃或者好藍。因為如果一個人係藍嘅,唔需要不斷話自己藍加嘛,李慧琼會唔會話自己係藍丫?⋯⋯咁所以不斷話自己藍啊話自己黃呢,其實我相信兩個都係中間啲嘅人尼架喇。」
黃以謙:「中聯辦同好多人都有聯絡架啦,佢嘅職責就係聯絡人加嘛」
業界特別憂慮有建制派背景的黃以謙會受到中聯辦的干預,但他表示自己不會聽任何「order」(指令)辦事。黃以謙重申,上任後審議「大是大非」議題,例如23條立法以及國民教育等,和關乎香港人利益的大白象工程等都會按醫學界整體立場投票,其餘較細項的議題則會傾向以建制或中間立場投票。
本報曾聯絡陳沛然接受訪問,惟於截稿時間前仍未收到他的回覆。
[starbox desc=”Salice Wong
Wong is an intern at Harbour Times. She studies Journalism in Hang Seng Management College.
“]